金 华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JINHUA COLLEGE OF PROFESSION AND TECHNOLOGY
毕业综合项目成果
(2012届)
题 目 电钻装配工艺编制 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班 级 机制095 学 号 200931020010544 姓 名 郝谁明 指导教师 杨绍荣
2011年12月20日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综合项目成果
目 录
摘要 ······································································································ - 1 - 引言 ······································································································ - 1 - 1 电钻概述 ··························································································· - 1 - 2 机械装配工艺 ····················································································· - 2 -
2.1 机械装配的基本概念 ···································································· - 2 - 2.2 机械装配的组成及装配单元 ··························································· - 2 - 2.3 机械装配基本工作内容 ································································· - 3 - 2.4 机械装配精度与装配尺寸链 ··························································· - 4 - 3 电钻装配工艺编制 ··············································································· - 5 -
3.1 电动工具装配的特点 ····································································· - 5 - 3.2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 - 5 - 3.2.1 装配工艺规程的内容 ·································································· - 5 - 3.2.2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步骤和方法 ·················································· - 6 - 3.2.3 电钻模块划分 ··········································································· - 6 - 3.3 电钻装配工序卡片制定 ·································································· - 8 - 3.3.1 接定子铜扣 ·············································································· - 8 - 3.3.2 组装大齿轮 ·············································································· - 9 - 3.3.3 组装中心支架 ·········································································· - 10 - 3.3.4 压装转子轴承 ·········································································· - 11 - 3.3.5 安装电机组件 ·········································································· - 12 - 3.3.6 开关电缆线连接 ······································································· - 13 - 3.3.7 定子引线与开关连接 ································································· - 14 - 3.3.8 固定电缆线 ············································································· - 15 - 3.3.9 放置碳刷和刷架 ······································································· - 16 - 3.3.10 布线 ···················································································· - 17 - 3.3.11 放置冲击拨片、冲击拨扭、装饰块 ············································· - 18 - 3.3.12 装机壳 ················································································· - 19 - 3.3.13 装钻夹头 ·············································································· - 20 -
--
3.3.14 整机检验 ·············································································· - 21 - 4 结束语 ····························································································· - 21 - 谢辞 ····································································································· - 21 - 参考文献 ······························································································· - 22 - 附件1.电钻零件图 附件2.电钻总装图--
电钻装配工艺编制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郝谁明
摘要:电动工具生产企业要提高电动工具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重视装配技术、加强对装配技术的探索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的提高电动工具的装配质量和效率,会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本文通过对装配技术的探索,完成了一款比较典型的冲击电钻的整机装配的工艺编制。主要包括装配前的准备工作、传动机构中各个零件之间的装配,产品的总装,总装后的调试。 关键词: 准备工作 零件间装配 产品总装 调试
引言
电动工具品种繁多、功能齐全、用途广泛、使用简便,是一种小容量电机(主要是单相串激电机)或电磁铁为动力,通过传动机构来驱动工作头工作的手持式或可移式的机械化工具。我国是电动工具生产大国,生产量和出口量都居全球第一。但在质量上与日本、德国的产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影响电动工具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装配质量是直接影响产品整机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国电动工具产业蓬勃发展的潮流中,装配技术也取得了不少进步和提高。以往由一个工人在一张桌子上从头装到尾的传统作坊式生产方式,已经被采用流水线、各种压装设备及装配工装进行作业的比较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由于装配技术的改进,对装配产品质量提高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由于装配中的技术难度与其它生产环节相比,显得相对简单,有时简单到只要有一把螺丝批、一把榔头及一些辅助工具就可以作业,因此生产企业往往对装配工艺不重视,转而把主要精力花在攻克加工难度高的生产环节上如电机加工、机械加工、冲压加工及检测技术等。但是这会影响电动工具装配技术提高。在日常生产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产品装配后质量上有问题,但经解剖有问题的机子,测量其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又是合格的。这类清况的出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们的装配方法不到位,因不合理的装配方法影响了装配后整机的质量。这是装配技术发展的速度,跟不上生产发展速度的典型表现。 1 电钻概述
利用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做动力的钻孔机具,是电动工具中的常规产品,也是需求量最大的电动工具类产品。每年的产销数量约占中国电动工具的35%。
- 1 -
电钻主要规格有4、6、8、10、13、16、19、23、32、38、49mm等,数字指在抗拉强度为390N/mm2的钢材上钻孔的钻头最大直径。对有色金属、塑料等材料最大钻孔直径可比原规格大30~50%。 (1)电钻的工作原理
电钻工作原理是电磁旋转式或电磁往复式小容量电动机的电机转子做磁场切割做功运转,通过传动机构驱动作业装置,带动齿轮加大钻头的动力,从而使钻头刮削物体表面,更好的洞穿物体。 (2)电钻的分类
① 手电钻:功率最小,使用范围仅限于钻木和当个电动改锥用,不具有太大的实用价值。
② 冲击钻:冲击电钻的冲击机构有犬牙式和滚珠式两种。滚珠式冲击电钻由动盘、定盘、钢球等组成。动盘通过螺纹与主轴相连,并带有12个钢球;定盘利用销钉固定在机壳上,并带有4个钢球,在推力作用下,12个钢球沿4个钢球滚动,使硬质合金钻头产生旋转冲击运动,能在砖、砌块、混凝土等脆性材料上钻孔。脱开销钉,使定盘随动盘一起转动,不产生冲击,可作普通电钻用。
③ 锤钻(电锤):可在任何材料上钻洞,使用范围最广。
这三种电钻价格由低到高排列,功能也随之增多,选用需要结合各自的适用范围及要求。
2 机械装配工艺
一部复杂的机械产品往往由成千上万个零件组成,装配就是把加工好的零件按一定的顺序和技术连接到一起,成为一部完整的机械产品,并且可靠地实现产品设计的功能。装配处于产品制造所必需的最后阶段,产品的质量(从产品设计、零件制造到产品装配)最终通过装配得到保证和检验。因此,装配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设计制订合理的装配工艺,采用有效的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对保证很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机械装配的基本概念
在生产实践中,按照规定技术要求(装配工艺规程),把若干零件结合成部件或着把若干零件和部件结合成产品的过程,称为装配。 2.2 机械装配的组成及装配单元
(1)装配的组成
- 2 -
① 组装:是指将零件、合件装配成组件。 ② 部装:是指将零件、合件和组件装配成部件。
③ 总装:是指将零件、合件、组件和部件最终装配成机器。 (2)装配单元
① 零件:是组成机器不可再分的基本单元。
② 合件:若干零件永久联接(如铆接、焊接、过盈配合等)或联接后再经加工成合件。
③ 组件:若干个零件组合或若干个零件与若干个合件组合成组件。
④ 部件:若干个零件、合件和组件组合成部件。部件是机器中具有完整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⑤ 机器:也称产品,它是由上述全部装配单元结合而成的整体。 2.3 机械装配基本工作内容
(1) 清洗
目的:是去除粘附在零件上的灰尘、切屑和油污,并使零件具有一定的防锈能力。清洗对轴承、配偶件、密封件、传动件等特别重要。
清洗的方法:有擦、浸、喷和超声波振动等。 常用的清洗液:有煤油、汽油、碱液和化学清洗液等。 (2) 联接
这是装配的主要工作。连接包括: 可拆连接——用螺纹、键、销连接等;
不可拆连接——用焊接、粘结、铆接和过盈配合等。 (3) 校正、调整与配作
装配过程中,完全靠零件互换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往往是不经济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装配过程中常需做校正、调整与配作工作。
校正是指相关零、部件间相互位置的找正、找直、找平及相应的调整工作。如床身导轨扭曲的校正,卧式车床主轴中心与尾座套筒中心等高的校正等 。
调整是指相关零、部件间相互位置的调节工作。
配作是指几个零件配钻、配铰、配刮和配磨等,是装配中间附加的一些钳工和机械加工工作。配钻和配铰要在校正、调整后进行。配刮和配磨的目的是为增加相配表面的接触面积和提高接触刚度。
- 3 -
(4) 检验和检测
对转速较高、旋转平稳性要求较高的机器,为了防止运转中发生振动,应对旋转零、部件进行平衡。
静平衡:用于直径大、长度小的零件,以消除质量分布不均所造成的静力不平衡。 动平衡:用于长度大的零件,以消除质量分布不均所造成的力偶不平衡。 旋转体的不平衡可用以下方法校正:
① 用补焊、铆接、粘接或螺纹连接等方面在超重处对面加配质量。 ② 用钻、挫和磨等方法在超重处去除质量。 ③ 在预置的平衡槽内改变平衡块的位置和数量。 (5)试验与验收
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进行。
除上述装配工作外,部件或总装后的检验、试运转、油漆、包装等一般也属于装配工作。
2.4 机械装配精度与装配尺寸链
(1) 装配精度
为了使机器具有正常工作性能,必须保证其装配精度。机器的装配精度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相互位置精度:指产品中相关零部件之间的距离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如平行度、垂直度和同轴度等
相对运动精度:指产品中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之间在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速度上的精度。如传动精度、回转精度等。
相互配合精度:指配合表面间的配合质量和接触质量。 (2) 影响装配精度的因素
机械产品及其部件均由零件组成。各相关零件的误差的累积将反映于装配精度。因此,产品的装配精度首先受到零件(特别是关键零件)的加工精度的影响。零件间的配合与接触质量影响到整个产品的精度,尤其是刚度及抗振性,因此,提高零件间配合面的接触刚度亦有利于提高产品装配精度。另外,零件在加工和装配等过程中所引起的变形对装配精度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零件精度是影响产品装配精度的首要因素。而产品装配中装配方法的选用对装配精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单件小批量生产及装配要求较高时,仅采用提高零件加工
- 4 -
精度的方法往往不经济和不易满足装配要求而通过装配中的选配、调整和修配等手段(合适的装配方法)来保证装配精度非常重要。
总之,机械产品的装配精度依靠相关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合理的装配方法共同保证。 (3) 装配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的定义:在机器的装配关系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所组成的一个封闭的尺寸系统,称为装配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的分类
① 直线尺寸链:由长度尺寸组成,且各环尺寸相互平行的装配尺寸链。 ② 角度尺寸链:由角度、平行度、垂直度等组成的装配尺寸链。 ③ 平面尺寸链:由成角度关系布置的长度尺寸构成的装配尺寸链。 (4)装配尺寸链的建立方法: ① 确定装配结构中的封闭环;
② 确定组成环:从封闭环的的一端出发,按顺序逐步追踪有关零件的有关尺寸,直至封闭环的另一端为止,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尺寸系统,即构成一个装配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极值法和统计法。 前面介绍的极值法工艺尺寸链基本计算公式,完全适用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3 电钻装配工艺编制 3.1 电动工具装配的特点
在电动工具装配中一般按专门制定的产品装配工艺过程卡进行装配。 电动工具生产批量大、要求高、时间紧,其装配有以下特点:
1 采用电动或气动螺丝刀; ○
2 采用手动气动或液压压床(压机); ○
3 采用全自动电脑剥线机; ○
4 粉末冶金件、铝压铸件、锌压铸件较多; ○
5 齿轮、轴承、缸套等有配合要求的零件较多; ○
6 经过喷漆的铝压铸件尽量放在最后装配。 ○
3.2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3.2.1 装配工艺规程的内容
① 制定出经济合理的装配顺序,并根据所设计的结构特点和要求,确定机械各部分的装配方法;
- 5 -
② 选择和设计装配中需用的工艺装备,并根据产品的生产批量确定其复杂程度; ③ 规定部分装配技术要求,使之达到整机的技术要求和使用性能; ④ 规定产品的部件装配和总装配的质量检验方法及使用工具; ⑤ 确定装配中的工时定额; ⑥ 其它需要提出的注意事项及要求。 3.2.2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步骤和方法
① 研究产品图纸和装配时应满足的技术要求。
② 对产品结构进行分析,其中包括装配尺寸链分析、计算和结构装配工艺分析。 ③ 装配单元的划分。
对复杂的机械,为了组织装配工作的平行流水作业,在制订装配工艺中,划分装配单元是一项重要工作,装配单元一般分为五种等级:零件、合件、组件、部件和机器。
零 合件1 件 合件2 合件3 合件4 合件5 组件1 部件组件2 部件机器 组件3 部件组件4 图1 装配系统示意图
3.2.3 电钻模块划分
本设计中依据电钻的功能与机构,在装配过程中,可以把它分成的几个模块,如图2所示。
电钻模型 电动机模块 齿轮传动模块 中心支架模块 钻夹头模块 手柄与外壳模块 转 子 定子 轴承 直齿轮 齿轮轴 螺母 滚针轴承 棉花垫圈 轴承 钻头 轴 销 手柄 外壳 - 6 -
图2 电钻的模块划分
根据电钻(见图3)模型的结构尺寸形式和各个部件间的约束关系,首先完成电动机模块的划分,其中包括定子、转子、齿轮等零件,组成第一个子装配体;然后完成齿轮传动模块、中心支架模块、钻夹头模块的划分;最后是手柄与外壳模块(如图2所示)的划分,至此电钻的各个模块全部划分完毕。
图3 电钻
1.钻夹头 2.冲击弹簧 3.6201轴承 4.大齿轮 5.电枢芯轴 6.冲击块组件 7.风扇 8.定子组件 9.换向器 10.开关 11.电容 12.右机壳(含软皮)
13.607轴承 14.碳刷架 15.转子 16.冲击推扭
无论哪一等级的装配单元的装配,都要选定某一零件或比它低一级以下的装配单元作为基准件,首先进入装配工作;然后根据结构具体情况和装配技术要求考虑其它零件或装配单元装入的先后次序。总之,要有利于保证装配精度以及使装配连接、校正等工作能顺利进行。一般次序是: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先难后易,先重大后轻小,先精密后一般。
如电钻的核心部件——电机的装配,即按照转子、定子、风扇、轴承1、轴承2的顺序进行装配。如图4所示。
- 7 -
图4 电机零件爆炸图
3.3 电钻装配工序卡片制定 3.3.1 接定子铜扣
产品型号 Z1J-13 产品名称 冲击电钻 共15页 第1页 工序号 1-15 工序名称 接定子铜扣 车间 装配 序号 零部件名称 数量 示意简图 1 定子 1 2 铜扣 6 3 热缩管 2 使用设备及工具 剪刀、夹扣钳、剥线钳、热烘枪 作业指导 1、将四根定子内引线用剥线钳剥去绝缘层10-12毫米 2、将两根定子外引出线用剥线钳剥去绝缘层4-5毫米 3、分别将四根3X35mm热缩管套进两根内引出线 4、将四根定子内引出线上的线芯与外引出线芯十字交叉缠绕在 一起,然后扣上铜扣,用夹线钳夹紧 5、把两根灰色的定子外引出线另一头扣上铜扣,用夹线钳夹紧 6、拉上热缩管,使四只热缩管分别套在定子内外引出线之间的四只铜扣,用电热枪对热缩管进行热缩,要求收缩均匀,无破损 品质测试及注意事项 1、内外引出线连接牢固、可靠,55N拉力,历时1min不脱落 2、引出线剪至尺寸正确,热缩管热缩后能把三字扣及裸露线芯包封好 3、热缩管用烘枪烘缩,要烘缩均匀,即要包牢三字扣,又不能烘破 设计 审核 标准化 会签 日期 日期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日期
机电工程学院 装配工序卡片 - 8 -
3.3.2 组装大齿轮
装配工序卡片 产品型号 Z1J-13 产品名称 冲击电钻 共15页 第2页 工序号 2-15 工序名称 大齿轮的组装 车间 装配 序号 零部件名称 数量 1 大齿轮(46X7.7H) 1 2 卡簧(大外经13.6X内孔2 10.8)(小外经12X9.7) 3 6201轴承(32X12X10H) 1 4 输出轴(总长73X最大经15.5 ) 1 5 半月键(长9X厚3X深3.6 ) 1 6 钢珠(5) 1 7 冲击弹簧(直径14.5X截面直1 径1X高度18) 作业指导 1、在输出轴上先套上冲击弹簧再装6201轴承,并装上卡簧 2、在输出轴上装上半月键,再装上大齿轮 3、在大齿轮上装上卡簧以固定 4、在输出轴前端装上钢珠 品质测试及注意事项 1、在装轴与大齿轮的时候一定要检查是否装有半月键 2、轴与6201轴承、轴与大齿轮之间一定要用卡簧卡牢,不可遗漏 3、钢珠不可装的太松,输出轴朝下时钢珠不可掉落 设计 审核 标准化 会签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机电工程学院 - 9 -
3.3.3 组装中心支架
产品型号 Z1J-13 产品名称 冲击电钻 共15页 第3页 工序号 3-15 工序名称 中心支架装配 车间 装配 序号 零部件名称 数量 示意简图 1 滚针轴承(外经12X内孔8X厚度1 7.8) 2 中心支架(长57X最大宽24) 1 3 棉花垫圈(经21.5X内孔8X厚度1 0.3) 4 608轴承外(外经22X内孔8X厚度1 7) 使用设备及工具 手动轴压机 作业指导 1、把滚针轴承压入中心支架中 2、将棉花垫圈垫入中心支架中 3、将608轴承用手动轴压机压入中心支架中 品质测试及注意事项 1、轴承与中心支架连接处的棉花垫圈不可缺少 2、中心支架与轴承连接不可松的,连接轴承不可轻易掉出 3、中心支架边上的毛刺不应太多 设计 审核 标准化 会签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机电工程学院 装配工序卡片 - 10 -
3.3.4 压装转子轴承
产品型号 Z1J-13 产品名称 冲击电钻 共15页 第4页 工序号 4-15 工序名称 压装转子轴承 车间 装配 序号 零部件名称 数量 示意简图 1 甩油挡圈(外经9X内孔7X横截面1 1X长7) 2 中心支架组件 1 3 热缩管 1 4 转子(总长159,转子铁芯直径1 35.4X50) 5 607轴承(外经19X内经7X厚6) 1 使用设备及工具 转子压轴承压装模、压机、压头 作业指导 1、先把中心支架放到压模上,在把转子轴对准中心之架相应孔中 2、把607轴承放在轴的另一端,对准,用压机压入轴内 3、在压好的转子轴上套上甩油挡圈 品质测试及注意事项 1、607轴承与轴连接紧密,不可轻易掉落,不可偏移 2、中心支架轴承与轴连接紧密,不可轻易掉落 3、检查转子线圈,不可有掉漆、破损等不正常现象 设计 审核 标准化 会签 日期 日期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日期
机电工程学院 装配工序卡片 - 11 -
3.3.5 安装电机组件
产品型号 Z1J-13 产品名称 共15页 第5页 工序号 5-15 工序名称 定子转子组件的安放 车间 装配 序号 零部件名称 数量 示意简图 1 已引线定子 1 2 冲压好的转子 1 3 左机壳 1 4 输出轴相关组件 1 使用设备及工具 木榔头 作业指导 1、将定子安放到左机壳内部 2、转子相关组件穿过定子安放到机壳内部,中心支架按紧 3、将输出轴组件与转子相连接位置对准放入机壳,没有任何偏移 品质测试及注意事项 1、定子与机壳连接紧密,不可上翘,定子线圈朝上 2、转子、输出轴两者任意一者转动时可带动另外一者 3、手动转动转子时,转子与定子不可有擦铁现象,风扇与机壳距离适中,不可有摩擦 设计 审核 标准化 会签 日期 日期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日期
机电工程学院 装配工序卡片 - 12 -
3.3.6 开关电缆线连接
产品型号 Z1J-13 产品名称 冲击电钻 共15页 第6页 工序号 6-15 工序名称 开关电缆线连接 车间 装配 序号 零部件名称 数量 示意简图 1 电感(10X4H) 2 2 开关(FA2-6/1BEK6(6)A AC250~5E4) 1 3 电源指示灯(长20X宽16) 1 4 电容(长26X宽17X厚7 1 5 护套(大头外经22X内孔8X长度64) 1 6 电缆线(H05-VV-F2X0.75MM,VDE多国认1 证插) 使用设备及工具 剥线钳、电动(气动)起子、夹扣钳、热烘枪、 作 业 指 导 1、把护套小头向前,套进电缆线中 2、分别剥去电缆线两根电源线的绝缘层4-5mm 3、在两根电源线芯处用工字包扣包住线芯,并用夹扣钳夹紧,要求牢固、可靠,能承受55N拉力不脱落 4、把两根夹好铜扣电源线分别插入开关上的两个进线孔里,并用小螺丝刀把接线柱旋紧,能承受55N的拉力不脱落 5、分别用两根导线缠绕电感,导线装有铜扣端插入开关出线孔内 6、将电源指示灯的三根引出线接入开关进线孔出线孔,还有一根和定子引线相连接入开关 7、将电容与开关相连接,接入开关底部另外两个孔 品质测试及注意事项 1、调整电缆线的长度时,要注意留有2mm的余度,不可张紧 2、接线扣夹牢,能承受55N拉力不脱落 3、开关螺丝连接处牢固,引出线能承受55N拉力不脱落 4、用气动起子时,扭矩为2.3-2.5Nm 5、用电动起子时,扭矩为1.6-2.0Nm 设计 审核 标准化 会签 日期 日期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日期
机电工程学院 装配工序卡片 - 13 -
3.3.7 定子引线与开关连接
产品型号 Z1J-13 产品名称 冲击电钻 共15页 第7页 工序号 7-15 工序名称 定子引线与开关连接 车间 装配 序号 零部件名称 数量 示意简图 1 开关部件 1 2 定子组件 6 使用设备及工具 电动(气动)起子、热风枪、夹扣钳 作业指导 1、在两根定子内孔引出线外接外引出线用铜扣扣紧,并套入热缩管 2、将四根定子外引出线带有铜扣的一端分别连接到开关相应孔内 3、最后用热风枪把热缩管吹缩,要求收缩均匀、无破损 品质测试及注意事项 1、定子引线绝缘外皮不可有破损 2、定子引线与开关连接处不可有外露金属部件 3、开关螺丝连接处牢固,引出线能承受55N拉力不脱落 4、用气动起子时,扭矩为2.3-2.5Nm 5、用电动起子时,扭矩为1.6-2.0Nm 设计 审核 标准化 会签 日期 日期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日期
机电工程学院 装配工序卡片 - 14 -
3.3.8 固定电缆线
产品型号 Z1J-13 产品名称 冲击电钻 共15页 第8页 工序号 8-15 工序名称 固定电缆线 车间 装配 序号 零部件名称 数量 示意简图 1 压线板(长25X宽8X厚4) 1 2 自攻螺丝ST3.9X14 2 使用设备及工具 电动(气动)起子 作业指导 1、将电缆线上的线套固定在机壳内相应的地方,黑色绝缘皮进壳一段距离 2、用压线板固定住黑色绝缘皮与线套相接处 品质测试及注意事项 1、压线板处螺丝牢固,黑色绝缘外皮不易松动 2、用气动起子时,扭矩为2.3-2.5Nm 3、用电动起子时,扭矩为1.6-2.0Nm 设计 审核 标准化 会签 日期 日期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日期
机电工程学院 装配工序卡片 - 15 -
3.3.9 放置碳刷和刷架
产品型号 Z1J-13 产品名称 冲击电钻 共15页 第9页 工序号 9-15 工序名称 放置碳刷和刷架 车间 装配 序号 零部件名称 数量 示意简图 1 碳刷(长15X宽10X厚5.8) 2 2 刷架(长15X宽15X高22.5) 2 使用设备及工具 剪刀、夹扣钳、剥线钳、热烘枪 作业指导 1、将碳刷与刷架组装好 2、、将电感未接线端与刷架相连接 3、将连接好的刷架压入机壳内部 品质测试及注意事项 1、两个碳刷的长度不可有太大差异 2、碳刷弹簧伸缩可靠 3、刷架装入机壳时要把定子引线压在其下,刷架不可上翘 设计 审核 标准化 会签 日期 日期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日期
机电工程学院 装配工序卡片 - 16 -
3.3.10 布线
机电工程学院 装配工序卡片 工序号 10-15 工序名称 序号 零部件名称 1 电源指示灯罩(长15X宽12X大圆外经9) 2 机壳相关组件 使用设备及工具 作业指导 1、将开关嵌入机壳内 2、把凌乱的导线放置整齐 3、最后将电源指示灯罩放入机壳相应位置 品质测试及注意事项 1、布线清晰、有条理,绝缘皮无破损 2、线不在螺丝孔上方 设计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日期
- 17 -
产品型号 产品名称 布线 Z1J-13 冲击电钻 共15页 第10页 车间 装配 数量 示意简图 1 审核 日期 标准化 日期 会签 日期
3.3.11 放置冲击拨片、冲击拨扭、装饰块
产品型号 Z1J-13 产品名称 冲击电钻 共15页 第11页 工序号 11-15 工序名称 放置冲击拨片、冲击拨扭、装饰块 车间 装配 序号 零部件名称 数量 示意简图 1 冲击拨片(长50X宽25) 1 2 冲击拨扭(长27X宽16X厚2.6) 1 3 装饰块 1 4 左机壳相关组件 使用设备及工具 木榔头 作业指导 1、将冲击拨片和冲击拨扭相连接 2、将与冲击拨扭相连的冲击拨片插入中心支架孔中 3、冲击拨扭卡在机壳上(可来回拨动) 4、把装饰块嵌机壳相应位置 5、将润滑油(齿轮箱的三分之一)涂在大齿轮与中心支架前端 轴相连接处 品质测试及注意事项 1、冲击拨扭可来回拨动 2、冲击拨片和冲击拨扭不可断开连接 3、涂润滑油(齿轮箱的三分之一),涂上后转动大齿轮充分润滑 4、无异物掉入齿轮连接处 设计 审核 标准化 会签 日期 日期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日期
机电工程学院 装配工序卡片 - 18 -
3.3.12 装机壳
产品型号 Z1J-13 产品名称 冲击电钻 共15页 第12页 工序号 12-15 工序名称 装机壳 车间 装配 序号 零部件名称 数量 示意简图 1 自攻螺丝ST3.9X16 12 右机壳 1 3 左机壳相关组件 1 使用设备及工具 电动(气动)起子、木榔头 作业指导 1、将另一半机壳与装件机壳合在一起 2、放入12颗自攻螺丝,电动(气动)螺丝刀旋紧 品质测试及注意事项 1、合上机壳时切记不要压到导线 2、用气动起子时,扭矩为2.3-2.5Nm 3、用电动起子时,扭矩为1.6-2.0Nm 设计 审核 标准化 会签 日期 日期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日期
机电工程学院 装配工序卡片 - 19 -
3.3.13 装钻夹头
产品型号 Z1J-13 产品名称 共15页 第13页 工序号 13-15 工序名称 装钻夹头 车间 装配 序号 零部件名称 数量 示意简图 1 钻夹头螺钉(M5X25) 2 2 钻夹头(1.5-3mm BRIED 1/2-20UNF) 1 3 整装机壳 1 使用设备及工具 电动(气动)起子 作业指导 1、将钻夹头尾端与输出轴对应 2、将钻夹头螺钉从钻夹头前端进入,旋紧即可 品质测试及注意事项 1、螺钉要旋到位,不可拧弯 2、螺钉拧好后,钻夹头不能有松动,要求连接牢固 3、用气动起子时,扭矩为2.3-2.5Nm 4、用电动起子时,扭矩为1.6-2.0Nm 设计 审核 标准化 会签 日期 日期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日期
机电工程学院 装配工序卡片 - 20 -
3.3.14 整机检验
机电工程学院 装配工序卡片 工序号 15-15 工序名称 使用设备及工具 产品型号 Z1J-13 产品名称 冲击电钻 共15页 第15页 整机检验 车间 装配 电参数仪 作业指导 1、外观——全检、目测 2、装配质量——全检、目测、手试 3、换向火花——全检、目测 4、振动手感——全检、手感 5、调速功能——全检、目测、手试 6、开关及自锁功能——全检、目测、手试 7、噪声检查——全检、耳听、与样品对比 8、空载电流——全检,看电参数仪 9、空载功率——全检,看电参数仪 10、空载转速——按每20台抽一台的比例检测(空载转速2800r/min) 11、耐压——全检 设计 审核 标准化 日期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日期 会签 日期 4 结束语
经过本次设计使我对电钻以及电动工具的装配技术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如何正确查找资料,如何进行PRO/E的三维造型,体会到了设计、测绘人员的艰辛。同时培养了我单独或者与他人合作完成课题(项目)的能力,增加对未来工作的自信心。虽然,大学毕业后本人不再是一名学生,但是今后还要继续学习,以后的工作道路上需要我去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 谢辞
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经历了毕业设计资料的收集、毕业论文的撰写、电钻设计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等环节。在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毕业设计。
在这里我要对杨老师在我毕业设计这一环节上所做的悉心指导表示由衷的感谢,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才得以顺利地完成这次重要设计任务。同时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在大学三年中教过我的任课老师和班主任,没有在大学三年学习的积累也是不可能
- 21 -
如此顺利地完成。毕业设计的完成也还离不开学校提供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学校的图书馆,毕业设计中许多资料都是在图书馆中查出来的,图书馆中丰富的藏书是我们在课余求知的乐园。
最后,在本文即将完成之际,对所有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杨绍荣.电动工具装配之探索[J].科教信息,2009年第27期. [2] 陆顺平.电动工具发展概况和趋势[J].电动工具,2005. [3] 朱文华.虚拟装配技术的应用设计[J].机械设计与设计,2004.
[4] 孙 渊.基于产品BOM 的工艺管理系统的设计[J].机械设计与设计,2003. [5] 杨冰.面向装配工艺规划的集成式装配模型设计[J].系统仿真学报,2006. [6] 卢启衡.基于宽度优先搜索的路径生成算法[J].现代计算机,2006. [7] 李原.基于产品配合图的装配顺序自动规划[J].工程设计,2000.
- 22 -
附件.图纸
- 2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