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6课《兼爱》-《2020-2021高二语文阅读限时训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解析版)

2022-03-19 来源:汇意旅游网
第6课 兼爱

一、立足文本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兼爱

①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

②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

③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1)

。”子

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

(2)

,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3),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4)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

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

④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取材于《墨子·兼爱》,有删节)

[注](1)“虽然”句谓:这样虽然好,但却是天下难以办到的事。(2)牂(zāng)羊之裘:羊皮做的朴素衣服。(3)要:通“腰”。(4)胁息:屏气。(5)碎:通“萃”,军队行列。

(5)

乱行,蹈火

1.对加点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贵必敖贱 敖:通“傲”,傲视 .B.若君说之 说:通“悦”,喜欢 .C.朝有黧黑之色 朝:读zhāo,早晨 .D.人亦从而恶之 恶:读wù,憎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朝有黧黑之色”,在原文中的意思是“朝廷之臣都(饥瘦得)面有深黑之色”,故“朝”,读cháo,朝廷。故选C项。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仁者非之 此何难之有焉 ..

B.何以易之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D.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 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之”,代词/助词,提宾标志;B项“以”,前后两个都是介词,用。C项“者”,表原因/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D项“而”,表修饰/表并列。故选B项。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看待别的国家如同看待自己的国家 B.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只是没有认识到它的好处、辨清它的道理 C.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所以楚灵王的大臣都为了节约而只吃一顿饭 D.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越王勾践亲自击鼓来激励他的武士奋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处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降低了难度。C项“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此处“节”,应是“节制、节食”,所以整个句子的意思是“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故选C项。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墨子”前一个“子”字,是对墨子的尊称,可译为“先生”。 B.墨家学派在先秦曾盛极一时,其核心学说有“兼爱”“非攻”等。 C.晋文公即《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侯”,课文出自《战国策》。 D.“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的是越王勾践忍辱复国的故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故选C项。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答案】现在攻城打仗,为了名利牺牲自身,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以去做的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句得分点:“若夫”,句首发语词,不译;“杀身”,牺牲自身、舍生;“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判断句;“所皆难”,所字结构。 6.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

【答案】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句“越王勾践”,人名,在句中作主语;“教驯其臣”,动宾结构;“曰”,说的意思,此处一般要断开。 二、类文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班,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由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屡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

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萃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之与家之相篡 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贼 贼:偷窃 .C.何以易之 易:改变 .D.胁息然后带 胁:收敛 .【答案】B

【解析】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贼”在本句中不是“偷窃”的意思,而是“残害、杀害”的意思。

8.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忠实欲天下之事而恶其贫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答案】A

【解析】A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人前一句中的“所以”,表凭借,“用来……的“;后一句中的“所以”,表原因,“……的原因”,且两句中的“以”皆为介词,表原因,是“因为”的意思、C两句中的“之”皆为结构助词,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两句中的“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可泽为“却、可是”。 9.下面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①②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本文属论说性文言散文,其具体行文是先从反面起笔,进而阐述“兼爱”的好处,然后借第3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沦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在本题所列举的6个相关语句中;句②指出“强者不压迫弱者”的做法,单指一方,不符合“兼爱”(互相仁爱)之意;句③是作者批评天下士人不识辨利害的现象,不直接体现“兼爱“的主旨;句⑥只论及施行“兼爱交利”的必要性,强调的是圣人之法不可不实行,与“兼爱”主旨没有直接关联。以上3句均与体现本文主旨无关,含此3句的选项应排除。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答案】C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分析文章内容及鉴赏评价的能力。C项中“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明显错误,作者在文中列举晋文公、楚灵王、勾践的事例,旨在说明“兼爱”的可行性,并非说明“兼爱”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 11.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答案】(1)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2)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3)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句翻译重点有三;一要准确译出关键词。例如“比期年”“说之”“能之”。二要灵活译出句式特点。比如“是其故何也厂这是一个含有判断的疑问句,应当灵活译出。三要结合语境,灵活翻译。如“朝有黧黑之色“中的“朝”字,一般情况下是“朝廷”的意思,在此应灵活翻译为“朝廷的臣子”才准确。第(2)句重在抓住句中的关键词于以准确翻译。句中关键词有“利”“恶”“从而”,三

者分别涉及对一词多义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的翻译。除此之外,还应当注意“者”字短语的准确翻译。第(3)句的翻译难度较大,既涉及到宾语前置句“此何难之有焉”的识别与翻译,也涉及到省略“上不以(之)为政“的识别与翻译,还涉及到古今异义诃词“以为“的翻译。除此之外,还涉及到重点实词“特”的翻译及文化常识(如“上”在古代文言文中多指君主或皇上)。若能抓住以上几点并予以很好的落实,我们就可以准确翻译出句子的意思。 【参考译文】

墨子先生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按照这个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先生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和睦、协调,这就都是天下的大害。”

既然认为不相爱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先生说道:“用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变它。”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应该怎样做呢?墨子先生说道:“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的生命就象自己的生命。”所以诸侯之间互相爱惜,就不会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之间互相爱惜,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互相爱惜,就会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互相爱惜,就会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互相爱惜,就会相互和睦、协调。天下的人都互相爱惜,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不会欺骗愚笨者。凡是可以不使天下产生祸患、掠夺、埋怨、愤恨的,都是因为相爱的缘故。所以仁者称赞它。

可是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这样的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要做到这样是很难的,而天下还是老样子。”

墨子先生说:“天下的士君子们,只是不能辨明兼爱的益处、辨明祸害的原故。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著母羊皮缝的裘,束着牛皮腰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作的帽子,(这身打扮)入宫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的士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著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著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臣都(饥瘦得)面有深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从前越王

勾践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私下派人放火烧船,试探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打乱了队伍,争先恐后上前,死在火海里的近臣达一百多人。越王才鸣金让他们退下。

所以墨子先生说道:“象少吃饭、穿坏衣、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于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欢它,那么士众就能做到。何况兼相爱、交相利是与和这些事不同的好事。爱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损害他。这种兼爱有什么难实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来施政,而士人不用它行事的缘故。”

所以墨子先生说道:“现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天下富足,而厌恶其贫穷;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厌恶其混乱,那就应当全都相爱、交互得利。这是圣王的治世方法,天下的大治道径,不可不努力去做啊。” 三、推荐阅读

墨子名翟,出生于春秋末战国初,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科学家和军事家。他早年学习儒术,因不满周礼的繁文缛节,自创学派。墨儒的区别在于,墨子之学出于夏礼,孔子之学出于周礼。他们同样都尊尧舜,同样都有很高的道德追求,墨子于《诗》《书》之教,也颇有修养,他反对的只是形式化的礼乐。

《吕氏春秋》记载:“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墨子师徒组成了宗教性与政治性的社团,集体奔走于齐、鲁、宋、楚、卫、魏诸国之间。孟子也不得不肯定“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墨家有“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的侠义精神,多勇武之士。

墨子思想十分丰富,主旨乃“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就其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兼爱、非攻、天志、明鬼等十大主张而言,乃以兼爱为本。这些治国方略是为救治列国社会病态而准备的,要因时因地制宜。墨子教导弟子,到列国去,若该国昏乱,则提倡尚贤、尚同;该国贫穷,则告诫节用、节葬;该国享乐腐化,则宣传非乐、非命;该国淫僻无礼,则强调尊天、事鬼;该国掠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墨子以爱人若己、为人犹为己的“兼爱”思想解释仁德,把“兼相爱”看成是“仁者”所追求的最高道德观念。

墨子反对战争,反对亏人以自利,提倡“兼相爱,交相利”。所谓“兼”,即每个人都

毫无分别地爱一切人。《说文解字》释“兼”为“并”,即隐喻平等之意。“兼爱”不同于孔子的“仁爱”。儒家“仁爱”是有差等的爱,如对父母的爱与对兄长的爱不同,对自己父母的爱与对别人父母的爱不同。儒家主张从亲情出发,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强调个人生命体验的过程,“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最后达到“泛爱众,而亲仁”的境界。墨子的“兼爱”则是“爱无差等”,也就是说,他要求人们对别人的爱与对自己父母、亲人的爱没有差别,一视同仁。“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这是墨子的治国之道和理想社会。

墨子以兼为善,以兼为仁义,其“兼爱”的背景是“互利”。“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他实际上主张“己所欲,施于人”,但从互利互惠的角度讲,则融合义利,易被小生产者所接受。他劝诫“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盼望建立一个“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的公平合理社会。这其中含有对王公大人骄奢淫逸的不满,控诉了争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了劳动者要求自食其力、过安定生活的愿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