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立院(系)教学状态数据库,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021-02-17 来源:汇意旅游网


建立院(系)教学状态数据库,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陈若昕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华中科技大学

摘要:建立健全院(系)教学状态评价体系非常重要,它们的工作状态尤其是教学工作状态,直接反映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科学开展院(系)教学工作状态评估,对切实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状态数据库、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院(系)教学状态数据库的建立,在为上级主管部门决策提供相关数据、为各级各类的评估检查提供依据、为社会监督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更为学校自身的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构建一套完整、规范、科学高效、可操作性强的院(系)级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必将对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开展院(系)教学状态评估的意义

1、为全国高校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库提供数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于2007年底着手开始建设“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2011年6月启动了新建本科院校采集工作,2013年9月下旬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进行了数据试采集,2013年11月广东省进行了全省本科院校的试采集,2014年11月全国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全面拉开帷幕。基于这种情况下,

高校如果处于被动的应付教学状态数据库采集工作,什么时候省里下通知就什么时候突击的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势必会引起全校师生的反感,甚至会事倍功半。所以建立院(系)教学工作状态数据库变得非常必要,让学院在日常的工作中总结和积累数据到了规定的时间自然就能提供相应的数据,对他们而言会感觉并没有增加什么工作量,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为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提供数据

广东省教育厅从2012年开始试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简称“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建立质量报告发布制度,是完善以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政府、高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机制,完善高校基本信息公开制度的重要举措。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是质量报告形成的数据基础,也是教学质量的量化客观反映。质量报告的文字表述是在基本状态数据的基础上,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科学、规范、客观分析和总结。所以,建立院(系)教学状态数据库也为提供学校的质量报告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基础,并且形成一个院(系)质量报告也是院(系)本身的一个很好的自我评估。

3、为审核评估提供数据

《教育部关于晋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的发布,标志着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拉开了帷幕。审核评估是目标导向性评估,学校是如何确定自己的目标的,学校是如何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学校是如何证明达到了目标的,学校是如何改进从而确保达到目标的。这些信息都体现在教学状态数据库中,而且专家进行审核评估前,先在数据库中查看学校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所以院(系)教学状态数据库显得尤其重要。

4、为学校提供决策依据

建立合理且操作性强的评估体系,每年定期的对院(系)进行评估,由系统生成一个综合排名。学校可根据此排名,在进行各种奖项评比或项目申报时能科学的进行名额分配,比如教学质量优秀奖、教改项目、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另外根据此排名学校进行各种资金分配也能更科学更合理,比如实习经费。通过建立与评估结果相应的配套政策,充分调动院(系)搞好教学工作与管理的积极性。

5、规范院(系)教学管理,提高院(系)教学质量

对院(系)教学工作进行评估, 使学院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和依据。学校评什么,院(系)必然要做什么工作,学校把评价的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即对哪些指标给予比较重的权重系数),院(系)就必然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因此,学校可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对院(系)教学工作状态评估,规范院(系)教学管理,进而提高院(系)教学质量。院(系)教学质量提高了,则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也就得到了保证。

二、建设院(系)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总体架构

1、院(系)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指标

在设计院(系)教学状态评价指标体系时,依据学校办学目标,制定各院(系)教学工作所应达到的标准,这个标准应是一整套规范的要求,各院(系)都要在这个规范要求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并能形成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2014年9月发布的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2.0版对高校基本信息、高校基本条件、教师信息等提出明确的评价标准,但部分指标如办学指导思想、教学行政用房等不适用于院(系)

教学状态评估,因此,在设计院(系)教学状态评估指标时不能全盘照搬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指标,应依据教育部评估指标,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特色,制订出能准确评价院(系)教学工作状态的指标体系。

(1)学校先建立一些基础数据表,即数据字典。教师基本信息表、学生基本信息表和教学科研单位。这些基础表由学校建立有两个目的:一是这些表必须先建立好,其它的相关的表才能提交,如教师发表论文数、学生学习成果等;一是这些表要求非常准确,必须由相关的职能部门提供才真实有效。

(2)一些重要且繁琐的数据由相关部门直接从相关数据库中提供,减少院(系)的工作量。比如开课情况,这张表涉及到的数据量大有上千条记录,且涉及的数据项多,这张表可直接从教务系统中导出相关的数据项,再从导出的表格中进行统一处理和数据匹配,这样不但减少了院(系)的工作量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3)针对不同的专业制定一些不同的指标。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的专业在某项指标中应该区别对待,比如艺术类学生和理工类学生在学生学习成果这项指标中就应该不同,由于生源不同,艺术类的学生文化课肯定没有理工类的好,所在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必然会较低,但同理:理工类的学生在文艺方面又没有艺术类的学生好,所以文艺、体育竞赛获奖肯定又比艺术类的要少,结合以上原因在设定这项指标的时候一定要区分开来。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如有博士点招生和只有本科招生的专业,在某些指标上也应区别对待。

(4)评估指标尽量量化,减少主观的数据采集。主观的数据采集总会掺杂着各种人际因素,为了保证最终评估结果的真实、可靠、有说服力,尽量把指标量化,比如办学指导思想,这项指标对于评估院(系)可改成院(系)领导对教学的重视程度,如果仅仅让学院提供文字性的说明可以说毫无评估价值,但转换成以下统计值:

①学院每年召开1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

②学院党政领导每年组织开展本科教学检查或调研3次/学年;

③学院党政领导听课每年平均12节/人;

④学院每年有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好,教学工作总结认真;

⑤学院有正式的奖酬分配方案,向本科教学工作倾斜力度大,措施完善,执行良好

这些统计项能非常直观的体现院(系)领导对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

(5)制定四类评价等级进而产生更科学的评价结果。评价等级分四类:A、B、C、D,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对应的分值是4、3、2、1,最后根据权重得出一个总分。

2、院(系)教学状态数据库系统设计

院(系)教学状态数据库系统设计分: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

(1)软件设计

院(系)教学状态数据库系统基于B/S架构,数据采集的基本流程分四步:建立角色、用户;数据填报;数据审核;数据统计。

第一步:系统管理员先根据指标中的具体分工,分配角色及角色的权限,再在此角色

下给各个相关部门分配用户。另外,还可建立校级领导用户,只有数据浏览和查询的权限。

第二步:用户登录系统后,可以采用网上填报和数据导入的方式填报。网上填报方式主要针对数据量少或者需要上传附件的表单,包括了增加、删除、修改和保存等操作,在录入时凡是涉及到代码之类的数据直接选择即可,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且校验容易通过,但如果指标项较多时这种方式就很烦琐;数据导入方式主要是针对数据量较大时采用的,系统会把所有指标中能数据导入的表格先建立模板,用户只要根据模板的要求先行在EXCEL中完成数据的录入再导入到系统中,采用这种方式的要求数据的录入要非常准确否则校验时不会通过。数据填报好检查无误后就提交数据给系统管理员审核。

第三步:系统管理员审核数据。审核不通过可以返回给填报用户修改,只有所有数据审核通过后才可进行数据统计。

第四步:系统根据每项指标间的逻辑关系由特定的算法生成各种分析统计数据以及简单的文字性的质量报告。校级领导用户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进行评估结果查询,如查看各学院的开课情况、教师获奖情况、学生学习成果等,即能进行横向比较又能进行纵向比较,即有图形又有文字说明。

(2)硬件设计

考虑到数据量的庞大和复杂性,服务器必须购置高性能配置,通过软件构建虚拟化平台,通过服务器负载均衡实现服务器间资源平均分配,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提高并发性。

参考文献:

[1]胡海建,曲中林.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视角下的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J].高教探索,2013(1):10-12.

[2]蔺跟荣,赵秀元.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探讨[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4(5)

[3] 凌惜勤,张明.建立校级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71-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