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师大培训研修期间,听了10位专家的讲座,其中有三个是关于多媒体应用方面的;有两个是关于物理教学设计方面的;有一个习题教学方面的(北京海淀教授进修学院苏明义);有一个关于物理学前沿发展与展望(哈师大物电学院张喜田)方面的。真正对我们的物理教学研究有用的有三个:
⑴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李春密教授的《课例研究的理念与行动》;
⑵ 南昌市第三中学特级教师黄恕伯老师的《基于课例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
⑶上海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特级教师关景双老师的《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
综合三位专家讲座的主旨,主要有一下几点意思:1、 现有的学校教研存在很大的问题
教研活动模式可以概括为:1.开学初布置任务与要求
2. 前半学期组织一两次听课评课活动3. 期中布置考试工作和考后情况分析4. 下半学期再组织一两次听课评课活动5. 期末再布置考试和分析6. 最后是总结与表彰会。
教研活动任务布置多深入研究少;以应付考试未中心;理论学习离课堂设计太远;听课缺乏明确的目标;教研活动的计划性针对性差。
我校的实际情况和以上差不多,就拿近几年搞的课堂教学督导来说,一周之内把一个备课组的老师的课都听一遍,打打分,排排名次,大会上念念,教研会上说以说,就完事了。可能会起到督导作用。这样做绝对不是在搞教研,绝对不能代替教研。听课的教师没有主题,听完
仅仅是泛泛而谈。授课的人被听课时大多在表演,课听完后就恢复原状了。
很少有研究成分。2、 专家给出的处方——主题式课例研修
1, 课例研究简介
课例研究起源于案例研究。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与学双方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 案例讨论能促进理论到实践的转移,这种方法最早运用于律师与医生的培养,哈佛工商学院的科普兰(Copeland,1910)将其使用于工商管理人才的教学中,同样取得显著成效,这种方法的广泛采用后来成为整个哈佛大学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特色之一。
20世纪70年代以后,案例讨论被移用于教师培训,现已发展为课例学习(lesson study),中小学教育教学借鉴案例的模式而形成今天的“课例研究”。2. 课例研究的内涵
⑴课例:课例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中含有问题或关键事件的教学过程的叙述及诠释。课例不仅仅是最后的课堂教学实录(叙述),还要交待之所以这样教学的理由和认识(诠释),即“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
⑵课例研究:课例研究试图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规范地研究课堂教学的改进。具体说它是围绕如何改进一堂课,展开研究,其目的不仅仅是上好这堂课,更关键的是让老师在研究这节课的过程中,掌握改进这类课或更多课的方法。“课例研究”是一个“做课例”的过程,是传统教研活动的精致化研究。 “课例”往往指的是成果表达形式,“课例研究”往往指的是“做课例”的过程。
⑶课例研究不是“教案”或“教学设计”,而是真实教学过程的观察与分析。它生动、具体地描述了课堂上教师创造的欢乐与两难的困
惑,记录教学观念与行为转变的心路历程,并从多角度作出理性的阐释。
总的来看,课例研究均是围绕一个具体的对象(即问题)展开的。课例研究的呈现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课堂实录式的,也可以是一事一议式的,与教案相比有很多的区别。它反映的是教师的一种实践,它是教师自己在做中学习提高的过程。与一般的教案相比,课例更注重研究问题的典型性和研究策略的适切性。一句话,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课例研究是发展性和生成性的研究,而不是教师预设的“教案”。
“课例研修”是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导通过集体合作确立主题、设计教案、上课和观课、评价与反思以及分享成果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循环过程,其本质是一种行动研究。
其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观察和反思为手段,以互动对话为特征的课堂教学群体的应用的研究。3. “主题式”课例研修
由一般性是听课、评课到有主题的研讨
如:《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课例研修
研修的主题“实验设计的有效性”。把主题再分解为几个课堂观察点。如:
观察点1:实验设计的目的性——存在的问题及修改:观察点2:实验操作的科学性——存在的问题及修改:
观察点3:教师语言的严谨性——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又如:《动态电路分析》课例研修研修主题:“专题的有效复习”
观察点1:目标明确是有效课堂的关键观察点2:过程方法是有效课堂的保障观察点3:师生和谐是有效课堂的纽带
主题式课例研修使执教者、观课者、研讨者:看有指向,研有要点,改有要领。
4. 研修主题的生成、确定
⑴ 研修的主题缘起于教师的困惑
⑵ 主题不仅要能解决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还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潜在价值。5. “主题式”研修的意义
第一,从技术熟练取向到实践反思取向;
第二,从研究教材教法到全面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第三,从重在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
第四,从关注狭隘经验到关注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
教师的技能蕴藏在课堂招式中;教师的思考伴随在教学情境中;教师的问题解决在观摩学做中,研修的主题缘起于教师的困惑;困惑的破解源自于教师群体的经验;做课例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一个团队在创造!
6. “课例研究”的进行过程
⑴解读文本定目标,设计教学找方法:小组会谈:研究与准备。教师共同为“研究课”做出详细的计划。
⑵观课研讨评效果:研究课1:实施。由一名教师在真实的课堂上讲授“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小组会谈:反思与改进。教师团体聚集一起讨论“听课情形”。
研究课2:第二次实施(可选择)。另一名教师(或同一名教师)在另外的课堂教授“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
⑶课例写作练能力:小组会谈:反馈与存档7.课例写作格式
教师将解读、教学、研讨、写作的四步学—做—行—思写出来;用解读的方式磨练专业成长;用键盘敲击成长的灵感;用网络闪存成长的轨迹。
课例报告的格式:(适用有主题的团队合作研修,可以生成许多随笔、观课报告)
标题:如《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课例报告
副标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课例
正文:(行文提示:提纲讲概括、文脉讲逻辑、表达书面语)
序:课例背景,含主题、选文、观察点及分析、课例形式及团队分工一、解读文本,筛选目标(分段式、表格式、批注式等解读,最后概述教学目标)
二、设计教学,说明预设(叙述环节设计,用黑括号说明学情、多种预设、目标达成)
三、课堂实践,反思改进(从教学目标、课堂环节、观察点寻找得失与分析、改进与对策、用课堂实录和研讨建议说话)
四、课例观点,研修体会(从课例主题、观察点思考提纲;从团队研修和过程得失寻找体会)
最后,结束语或相关链接(如实录批注、教研组建设、研修综述、过程花絮、学生反馈、学生习作等)及参考资料7. 教师研习追求教学有法
备课有法,上课有法;观课有法,说课有法;研课有法,写课有法这些是教学:贵在得法的基础;这些是教师:教无定法的底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