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布迪厄的再生产理论对教育不平等的影响

2020-12-17 来源:汇意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布迪厄的再生产理论对教育不平等的影响

作者:付洁琴

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20期

摘 要:近几年教育不平等现象逐渐显现,在教育公平背后是什么因素导致这样的状况,通过布迪厄的再生产理论的分析,从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对教育不平等现象的解读,使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

关键词:资本文化 资本经济 资本 一、现象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各大高校扩招比例越来越大,从1977年大学录取率的4.8%到09年的62%。[1]这说明的一个问题是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得到受教育的机会,但与此同时,在教育公平的背后也仍然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有教授在访谈中就说到:比方说,你在城市,我在农村,或者你在重点学校,我在一般学校,教学设施、师资水平不一样,家庭收入不一样,这都是目前存在的不平等现象。”而这一现象引发的种种问题逐渐显现,贫富不均、教育资源不一样,所表现出来的矛盾也在逐渐增加,这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通过这一现象,从布迪厄再生产的角度出发,揭示隐藏在教育公平背后的不平等。 二、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 1.文化再生产的概念

再生产一词是马克思学派在经济上所使用的一词,指不断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过程。而社会学家布迪厄将再生产一词引入教育当中,他提出了文化再生产一词,是最早提出文化再生产概念的人,他强调文化过程对于维护现存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有助于维护一个不平等的、分化的阶级社会,并使之合法化[2]。他指出:“教育行动使一种专断权力所强加的文化专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有的教育行动客观上说都是一种符号暴力。[3]”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布迪厄把文化再生产作为其教育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他强调的文化再生产同高等教育、社会文化和权利分层联系起来,提出了关于文化再生产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关系、场域等一系列的范畴,揭示了文化和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对教育选择的不平等的现象。 2.概念界定

2.1文化资本的三种形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1.1具体的形态:以精神和身体的持久“性情”的形式存在,这种文化资本的积累是处于身体状态之中,即采取了我们称之为文化、教育、修养的形式,我们往往说一个人有没有修养,也就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在这一方面,这种积累和物质积累一样,使人获得某种地位或知识,它是能够伴随一生的,并且是赠予不了的。这样一种形式而言,在许多市场上可以得到相应的回报。

2.1.2客观的形态:以文化商品的形式(图片、书籍、词典、工具、机器等)存在。比如古玩、字画,这些物质性的东西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获取,但同时,欣赏字画也表现着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他才会收集,会欣赏。

2.1.3体制的形态:以一种客观化的形式,通常所说的学历,资格证书。例如文凭,父母要想子女获得更好地文凭,会选择更多、更好地学校,而这也意味着父母投入的就比别人多,而投入越早收获也就越大,布迪厄称之为“社会炼金术”,那么在这过程中,布迪厄认为这种文化资本是一种文化的、约定成俗的、经久不变的、合法化的价值。

文化资本的诸多形式使得文化呈现了不同的状态,而我们思考的是文化资本的分配不一样,在教育过程中,也会显现许多问题,而其中关于教育不平等就是一个。可以看出,这三种形式都与利益相关,布迪厄认为是这种利益关系导致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而现实是把这种利益关系看成是个人能力问题,不把它当成一个社会问题,掩盖了它的本质。 2.2惯习

惯习来自于拉丁文语词的Hbaiuts。Habitus在西方文化中是一个很古老的范畴,它的原意乃是指:生存的方式,后来这个词获得了体格、气质、性格、性情、秉性的衍生意,表示着一个有生命的人的体态和性情状况“同时,由于与习惯(habitudo)有共同的词根,habitus也常用来表示受外在影响,教育和通过个人努力而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生存方式和持久性的察性。“惯习本身也是一种资本,它是转化为存在的一种所有。”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家,银行家等构成了上层阶级;而农民,工匠构成了下层阶级,地位的不一样,起点的不一样,所具有的社会地位和生产资料也不一样,而随后再生产的过程中,也很少会有农民或工匠能成为统治阶级,除了少数特例。 3.文化资本和惯习所带来的影响

布迪厄指出:“差异可以创造文化价值,由此导致一种文化消费主义前提下的社会等级。”人们在消费方式上表现出嗜好、品位的差异,反映了他们在拥有的文化资本上的不平等。”在这一过程中,资本与惯习之间相互生成的关系在教育中显现,例如布迪厄就指出在一个家庭中,对个人受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父亲的职业( 社会资本),父亲的学历(文化资本)、家庭收入(经济资本)及家庭出身(惯习),正如布迪厄在《区隔》一书中所言:一切文化实践中存在的情趣,实际上与教育水平和社会出身两大因素相关。家庭是文化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的始源。多数文化资本的选择方式是通过家庭环境这一媒介获得的。教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家庭环境作用。教育家伊里奇也认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占据着文化、语言、求知欲、父母的兴趣等等方面的优势……已经确立的经济和社会上的优势给了富有学生在物质上和文化上的优势,无论怎样安排,他们都将获得更多资源。”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教育不平等背后的种种因素。 三、问题显现 1.择校与教育

在某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小学生的择校费已猛增至8万元至25万元,几家重点学校凭借“小升初”的机会,每年就可创收15亿元。清单显示,北京市某学校择校费高居榜首,高达25万元;紧随其后的也有18万元、17万元。据记者了解,该择校费是北京教委统一要求的数额(最高3万元)以及人情关系费、中介费等的总和。

在“择校难”的背后,我们关注的是一个家庭的经济资本,“每一种实施符号暴力的能力,即强加一些意义,并通过掩饰那些成为其力量基础的权力关系,以合法的名义强加这些意义的能力,在这些权力关系当中加进了自己的、即纯符号的力量。”普通职员的孩子交不起昂贵的择校费,只有选择与自己情况相似的学校。而这些孩子与他们同样出身的人在一起,所具有的资本也就不一样。我们也不难看出,当你的家庭所具有的物质财富越多,你所受到的教育也更好。因此,更多的家长愿意交择校费让自己的孩子进入更好地学校去学习,而这也是与家庭的经济资本相关联的,你有什么样的经济资本,那么你选择的学校也就不同,你所接触的教育也就不一样。

2.“谁说女子不如男”

上世纪70年代,考上大学对家里来说是一件喜滋滋的事。我的母亲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面两个弟弟,祖父是一名小学校长,祖母在家照顾老小,一家人靠着祖父微薄的工资。祖父是家中老幺,上面有7个姐姐,家中传宗接代的任务交给了祖父,祖母第一个生了个女儿,家里觉得没什么,等到我的母亲出身的时候,她的祖母边非常生气,觉得第二个还是女儿。在这样家庭环境下长大的母亲,因为祖父母的不喜欢,父母亲便对她格外疼爱,上学的时候先让两个姐姐上,我母亲因为敏感地知道祖父母不喜欢她,于是十分争气的学习,也因为祖父是小学教师的原因,在各方面对我母亲的教导都十分严格,毛笔字、画画、唱歌识谱,祖父用他的言传身教教育着四个孩子,而我母亲十分争气的考上了大学,她的祖父母觉得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不应该把家里的积蓄拿给我母亲读大学,但是祖父说了这么一段话:“谁说女子不如男,很多男孩子还没考上大学呢,我的女儿考上了,我就一定让她读。”

而现在母亲和她同龄的没有受到教育的女孩来说,所拥有的文化资本也就具有天壤之别。你的起点不一样,你所获得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你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家庭资本的积累是你的财富,这其中不仅仅是经济资本的积累,还有文化资本的积累,一个人的成长跟家庭也往往分不开,在这一影响下,个人的成长轨迹也就不一样,连带着所从事的职业,所选择的道路都将发生巨大变化。 3.“何去何从”—一位中学生的一段话

初三一班的王同学跟老师说:“初中毕业后我就不打算再读了。”老师诧异的看着她,接着她说:“我家里都这样,从爷爷辈就在北京打工,父亲母亲都在这儿,家里的孩子都是读到初中毕业就开始四处找工作,都觉得没必要再读了。我哥、我姐都是这样子的。我也想去挣钱,去我姐上班的地方去工作了。” 这是在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访谈中听到的一段故事。 布迪厄在书中说:“下层学生看到进入高等学校的同阶层学生比较少,而且由于生活需要,都偏向于选择技术类的学校和专业迎合社会工作招聘的需要。由于学校的录取,考试的方式,特别是语言考试都是偏向于上层阶级的学生的,进入上等高等学校的下层学生客观机会比较少,这也限制了下层学生的流动愿望和机会。”[4]一个学生的家庭传统是这样沿袭,正如惯习一般,就这样三代人都走上了打工的道路,也就说明一个家庭的阶级层级的问题,也许你的家庭里老师多的,你最后会选择去做老师;你的家庭里面医生多的,你做医生的可能性会更大,这也是惯习的影响。 四、思考

在教育公平的背后,往往有许多因素在推动着其中的不公平的东西,我们往往只看到其中一些不利的因素,在通过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分析,我们看到在这种不公平背后,有许多我们所没有想到的比如惯习、比如父母的职业等,而这些因素恰恰就构成了布迪厄所称的文化资本。在这些资本的累积下,人与人所走的道路也就不一样,每个人对生活、对职业的选择也就不同。

而隐藏着的教育不平等的现象也存在着,这其中参杂着种种因素,而“读书无用论”“教育的失败”等等现象的产生,在通过布迪厄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能发现这不仅仅是孩子的原因,也同时是家庭、是社会的各种原因的影响。布迪厄的资本论的概述,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的共同作用,使我们对教育不平等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fca5a0100iw5b.html

[2]曾德强.浅析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J]. 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05:9-10.

[3][法]P.布尔迪约、J. –C. 帕斯隆著.克超译.再生产[M],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