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危急值持续改进3.2.3.1

2021-09-27 来源:汇意旅游网


3.2.3.1 急诊科第一季度危急值持续改进总结分析

2013年第一季度我科共接“危急值”报告 6 例,对此”危急值”分析总结如下:

1.本季度”危急值”报告少。

原因分析如下:(1)科室人员接“危急值”后未及时记录,未充分认识到“危急值”记录的重要性;(2)监管力度不够;(3)科室制度不健全。

2.整改措施:(1)完善“危急值”登记制度,(2)加强监管力度,指定专门负责人负责督促检查,(3)提高科室人员对”危急值意”义的充分认识,学习内容如下:

a.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即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对于”危急值”管理,电话通知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方式,电子病历信息平台可以作为电话通知”危急值”管理的补充,能够保证”危急值”的正确、及时传送。

b.“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c.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查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d.通过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切实提高我科的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尤其对高危病人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维护了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e.医生能尽快得到”危急值”的报告是很重要的,不管送检的是常规或急诊标本,一旦出现”危急值时”,要了解从标本被采取后到医生接到通知前所需用的时间。如有延误,应了解是在那一个环节中发生了问题,并加以改进。

急诊科第二季度危急值持续改进总结分析

通过上次全科医护人员对“危急值”的学习及严格管理,科室“危急值”的报告登记已走向正轨。2013年第二季度我科共接“危急值” 17例,对此“危急值”分析总结如下:

1.这17例“危急值”中1例为钾(2.8mmol/L)根据化验结果及临床症状,此患者诊断为“电解质紊乱”,因此,对于这类的患者应及时查电解质,及时补充钾离子;其中有2例血常规中白细胞明显升高,最高达36.2×109,根据经验用药和血培养及药敏实验,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抓住最佳抢救机会,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抢救患者生命。其余1例是低血糖症,还有血淀粉酶明显增高,及时转入普外科,还有多例严重贫血患者。对于这些“危急值”科室医疗人员均能够得到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护理人员能够针对病人的特殊症状重点给予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因此,危急值信息的及时提供,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2.根据“危急值”报告情况可以看出:“危急值”报告例数增多,分析原因如下:(1)说明本季度做的各项化验很到位,对疾病的诊断逐渐正确。(2)病人总数多。(3)部分门诊病人检查完后未返回本科室,科室也无法查出本人信息,以至未登记部分“危急值”。

3.针对科室存在问题,制定如下改进措施:(1)在科务会上特别强调各种化验检查的

重要性及必要性。(2)要求科室门诊值班人员及时与病人做好沟通与告知,告知病人拿到化验结果时及时返回查看的重要性。(3)继续加强危急值的报告及病例的记录。

4.通过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切实提高我科的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尤其对高危病人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维护了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