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发展历程

2024-08-14 来源:汇意旅游网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虽说都是一些仿古建筑,但也有不少的历史,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制作工艺也别具特色,那么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有哪些发展历程呢?

发展历程

明清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初,盛于清代的乾嘉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1368

公元1368—1398年间,由迁民而迁技术,奠定了山东杨家埠木版年画产生的工艺基础。

清咸丰年间,天津杨柳青半印半画年画传入,逐步与杨家埠年画相融合,拓展了杨家埠年画的创作风格,丰富了内容,增加了品种,成为杨家埠木版年画创作的组成部分。

1862

1862年至1908年(清同治初年至光绪末年),为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极盛时期。

西杨家埠画店已达100多家,附近十几个村庄也兴办了画店,生产各种年画200多种,每年来往于西杨家埠的画商小贩多达5000人左右,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地。此间,出现了专业性经营的画店,如专供东北销售的大门神画店“东大顺”被称为关东庄,有专管戏曲年画的西路庄和专印“横披”、“洋条子”、“灶马”的胶州庄等。

民国

民国初年,西杨家埠画店160余家。

1922年后,石印年画和月份牌年画兴起,杨家埠木版年画销量顿减。

1937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多次到杨家埠烧杀抢掠,集市被封,百余家画店停业。到解放前夕,杨家埠木版年画已被破坏殆尽。

1951

山东省年画工作队,与艺人共同创作歌颂新中国和土改运动的新年画,帮助恢复印刷生产,并成立杨家埠年画改进筹备委员会。

1952

华东文化部和山东省文化局组织17人的年画工作队,正式建立了“杨家埠年画改进委员会”。

同年,组织年画生产互助组16个,印刷新年画40万张。

1953

1953年至1958年,山东省文化局、山东省文联多次组织美术专家、学者和年画工作队到杨家埠调查研究,进行年画改革、创新活动,对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63

建立“杨家埠木版年画社”,后因开展“文化大革命”,年画生产停止,年画资料、原版大部被毁。

1976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文化部艺术处负责人华君武提出“要恢复潍坊民间木版年画”,并建议组织创作进京展出。

1978

2月4日至26日,年画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展出作品126件(157幅)。

文化部长黄镇亲临审查,中国美术家协会华君武、文艺理论家王朝闻以及臧克家等观看了展出,并给予很高评价。文化部还邀请了44个国家的驻华大使、代办、公使、参赞100多人参观了展览。《美术》杂志专刊介绍了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山东潍坊年画》。在京展出结束后,又去四川、上海、浙江、南京进行巡回展出。最后,27件年画作品被文化部对外展览公司选作出国展品。恢复“杨家埠木版年画社”。年画社对年画进行挖掘、整理和恢复工作,并采取办学习班和以老带新的办法,培养画、刻、印、裱等人才,当年印刷年画70万张。

1979

“杨家埠·木版年画社”改为“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

1980

1月30日至4月10日,举办天津杨柳青、潍县杨家埠、苏州桃花坞三地木版年画联展。联展以三地新作品为主,另有部分历史资料,共185件。其中山东新作品51件。历史资料14件。

4月7日至10日,在苏州召开年画学术讨论会。《人民日报》、《中国青年》、《美术》杂志发表了画刊和消息。

1985

研究所搜集画样280多种,原版200余套,销往日本、美国、法国、荷兰、瑞典等国共16万套。

1979年至1985年,到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考察参观的日本、美国、法国、丹麦、瑞典、澳大利亚、奥地利、印尼以及非洲国家的友人30多批。

1990

潍坊市文联、山东《美术》出版社、四川省群众艺术馆、成都市群众艺术馆、四川《美术》出版社、成都市年画研究会联合举办“山东潍坊、四川绵竹年画联展”5月,在成都市开幕,并举行了一系列学术交流和考察观摩活动。

7月,迁往潍坊市展出。

2006

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

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