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冬季食疗养生原则

2024-02-19 来源:汇意旅游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冬季养生方法:。1. 饮食方面:冬季饮食宜温热滋补,适当摄入新鲜瓜果蔬菜补充维生素A、C,少吃腌制食物以防肾水过旺。2. 生活方面: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慢走,穿宽松适宜、厚薄适宜的衣物,不将头埋入被子防止缺氧,保证夜间睡眠质量。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入冬后,我们该如何食疗养生?

冬季养生要以“藏”为本,而人体内的肾是冬“藏”的主体,所以冬季养生的重点是温肾补肾。

温补

冬季之后,人的肾脏会变的比较脆弱,所以冬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和人体阳气下降的隐性趋势,开始注意补肾。可以食补或药补,但也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因人因地而异。一般阳虚的人可以选择羊肉、鸡肉和狗肉来进行食补。而一般气血两虚的人可用鹅、鸭、乌骨鸡等进行食补。其他的可以使用枸杞子、红枣、核桃仁、黑芝麻、黑木耳等进行温补。

多喝热水

有些人认为冬天来了,不常出汗,活动也减少了,一般不会觉得口渴,所以不需要喝太多的水,但这是不对的。虽然冬天排汗和排尿减少,但仍然需要水来维持大脑和身体各种器官细胞的正常运转。一般每日补水量应不少于2000 ~ 3000ml以保证人体正常代谢。而且喝热水还可以在冬天提升我们的身体温度,因此,即使冬天不渴,也要多喝些热水。

喝粥

冬天养生建议要多吃热粥,冬季经常吃粥可以增加热量和营养。早餐喝些八宝粥、 糯米红枣粥、小米粥、皮蛋瘦肉粥等。平时还可以多吃些安神养心的桂圆粥、养精养阴的芝麻粥、可化痰消食的萝卜粥、核桃粥等等。而晚餐最好节食养胃最为合适。 

  

足部保护

冬天我们的脚是身体很重要的地方,最好每天散步半小时以上,活动活动双脚。坚持早晚揉脚底,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时刻保持双脚清洁干燥,勤洗换袜,每天建议用热水洗脚泡脚。脚上有很多穴位,连接着身体上的各个器官,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上的各个穴位。最后还要选择一双舒适、保暖、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冬天做好足部保护,对于养生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你知道对于秋冬季节应该如何滋补养生吗?

你知道对于秋冬季节应该如何滋补养生吗?

秋冬季天气变冷,身体虚弱的人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症状,用食疗强健身体,都成许多人的挑选,也是有的人滋补品只能吃了一段时间,就察觉自己老爱上火,嘴巴和舌头,上长满疱,常常莫名其妙睡不着,并且一天到晚肚子胀胀的,老拉稀;乃至有的时候茶饭不思,连走路劲头也没了,难道真的是“无福消受”?

实际上像这种情况,在冬令进补中比较常见,中医学称作虚不受补。它多因身体虚弱,无法承受大补之品,食补前先造成消化不好,从而影响消化吸收功能,造成身体缺乏营养,气血虚血弱;气血虚血弱相反又危害吸收消化功能,因此吃完补品滋补品就会引发副作用,乃至越补越虚,。

那样,怎么才能避免冬令进补里的“虚不受补”情况呢?这儿又涉及到一个“秋先补”问题。由于全部酷暑人体消耗非常大,加上汗水中碳酸盐类遗失,促使胃酸分泌降低,减少了消化系统功能,因此食欲不佳,肠胃活动及功能会相对变弱,因此,如果到秋凉时节还疏忽养分的进食,不重视肠胃功能的调理,就难以开展冬令进补了。

秋天底补要以平补和食疗为准则,即采用平静的滋补品,以食疗为重。如可食伏苓、淮山药、红枣、桂圆肉、百合花、薏仁米等,以补益气血、健脾补肾和健脾养胃;或在医生指导下,适度服食生晒参或人参,便于补气血生津、健脾胃安神助眠。

自然,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虚弱者,还可以适度多吃一些瘦猪肉、牛羊肉、鸡脯肉及其纯蜂蜜、蜂皇浆、牛乳、生鸡蛋、豆桨、大枣等。除此之外,一些比较常见的素餐也可以用于秋天底补。这种素餐不但在营养成分上有很多特别之处,并且比较之下,比动物性食品更加容易吸收消化。

以下这些食材就适合秋补:山芋、甘蓝菜、地瓜、连藕、栗子。

虚热一般是指肾阴虚而造成火升的疾病情况。肾阴虚有五脏之阴偏虚与精、血体液等亏钱的不同的情况。肾阴虚则气血相对性亢盛,便于造成虚火旺盛,故虽见火升迹象,实则肾阴虚引起的。临床症状为咽喉干痛、颧红唇赤、烦心少寐、浮紧等

胃火旺相较于虚热来讲,是实火的一种。指脾胃湿热亢盛化火的疾病情况,若胃火旺亢盛,可沿足阳明胃经上炎,临床症状为牙龈肿胀、口腔异味,并由此可见噪杂易饥、严重便秘等证。

肝气实火之一种,就是指肝亢的疾病情况。由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或肝热素盛造成,与情绪兴奋过多也有一定关联。临床医学易患眼赤、爱生气、头疼、肾区疼痛、口苦口臭、呕血、咳血、脉弦数等证。

命门火衰就是指肾气衰弱的疾病情况。肾阴和肾气相互依赖,故命门火衰多为原气孱弱或肾气耗伤而致。医学上由此可见下元虚凉的症状,如精神实质萎顿、腰酸背痛、肢冷、勃起障碍、遗精、小便不利或黎明曙光胃脘痛、浮肿等病症。

降冰法就是指医治热盛火升的一种方法。“火”有虚热、实火的差别,故医治也有不一样。

(1)降虚火,指用生津止渴药物,以治疗阴虚火升的咽喉痛、咳血、面部生火、心悸怔忡爱生气、晕眩失眠症、舌红干舌燥、浮紧等证。常用药如沙参、生地黄、丹皮等。

(2)降实火,指用清泄下火等药物,以医治肝火上升的眼赤、头疼或胃火旺亢盛的齿痛、严重便秘等证。常用药如龙胆草、柴胡、黄连、生石膏等。

滋补品里的八种常见参要区别采用:

人参:属补气的中药。人参味道辛温,主要运用于气血虚,如体质虚弱气弱、病久气弱或过度疲劳等。

剂量:中气血虚、消化吸收不好的人,可以用人参配白术茯苓、黄芩(人参3~5克、白术茯苓、黄芩各10克)煮肉吃;肺虚,稍累就喘的人可将人参与金丝柚、蛤蚧共用。心气虚、心慌胸闷、脉弱的人可以用人参(3~5克)或再加上肉桂粉(3~5克)泡水服。出虚汗、脉弱、昏厥的人,人参还可以应急,可是使用量会大(15~30克)。

高丽参:属补气的中药,与人参对比,性偏寒,故比较合适于有虚热的人或易上火者。它养血生津的性能比人参好些,但回阳养血功底却不如人参,因此执行抢救时应用人参,平常缓补用高丽参。

剂量:3~5克,泡服、泡水、煮肉都可。

黄芪党参:属补中益气药。味道柑平,一般用于补益气血,常和川芎、熟地黄共用治贫血(黄芪党参、川芎、熟地黄各10克),还可以替代人参与黄芩、白术茯苓共用(黄芪党参、黄芩、白芍各10克)治中气下陷。

剂量:10~30克,煮肉、泡水都可。

人参:属养血药。味道柑平,有补气血生津之功效,一般用于脾胃虚口干舌燥,肺气虚口干。因性轻缓,故主要用于儿童。

剂量:10~30克,少年儿童酌减。

玄参::属润肺生津药。性甘生寒,与麦门冬、橘梗共用(玄参、麦门冬、橘梗各10克)可以治疗肺气虚阴虚咳嗽。

剂量:10~15克。

紫丹参:属活血化瘀药。性苦生寒,主要用于心肌梗塞、脑血管硬化等。

剂量:5~15克。

沙参:属养阴清热药。味道苦甘生寒,主要用于咽肿、干咳、口干舌燥等病症。

剂量:沙参3克,麦门冬5克,橘梗、生甘草、金银花茶各3克,泡水服。

玄参:属清热燥湿药。味道寒苦,一般用于皮肤发痒,带下黄稠等病症,也可以可以治疗大肠癌。

剂量:3~10克泡服。

常见问题:

1、全部参类都忌与藜芦、五灵脂、皂荚搭配,此外服人参后不适合早茶及吃萝卜。

2、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不宜人参。

3、有火的人谨慎使用人参。

4、服食参类7~10天后应停止使用2~3天。

5、虚不受补者可以选用高丽参或酌加麦门冬3~5克。

冬季进补有哪些注意事项?

冬季气温骤降,寒气袭人,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故冬令食疗应以保持体内阴阳平衡,藏精御寒为主。

1、宜温肾填精

冬季适当摄入具有营养丰富、温肾填精,产热量高,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狗肉、羊肉,补体之虚,益肾之气,填高免疫力。或者食用药膳调理,如牛肉200g,鲜山药250g,水煎,待肉烂熟,加盐适量,食肉饮汤,益肺补肾。也可食用温性水果,如大枣、龙眼肉、柿子、菠萝、荔枝、石榴、胡桃仁等补血益肾填精,抵御寒邪。

2、宜果蔬补体

冬天是蔬菜的淡季,应注意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B、C的蔬菜,如白菜、白萝卜、胡萝卜、豆芽、绿豆芽、油菜、苹果、橘子,以及水果罐头等;还要多吃含钙、铁、钠、钾等丰富的食物,如虾米、虾皮、芝麻酱、猪肝、香蕉等。

3、宜运脾进补

冬季气温骤降,脾受寒困,脾不运化,故冬季食疗应以补阳运脾,滋益进补为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温补脾阳,多吃温性运脾食物,如粳米、莲子、芡实、白扁豆等;香菜、萝卜、黄花菜、橘子等果蔬类;鳝鱼、鲢鱼、鲤鱼、带鱼、虾等水产类。

4、宜辨证食疗

冬季要根据自身情况,确诊虚证所在,辨证食疗,有针对性地加以食疗,并坚持整个冬天都进行食疗。若本身原已有病,选用食疗之物要适当,最好遵照医嘱,不可盲目食疗。比如糖尿病人,可用淮山药、葛粉等作为食疗品,但忌用粳米及其他含糖较多的食物。

凡血脂过高、动脉硬化,有冠心病、胆囊炎、痛风等疾病者,绝不可应用高蛋白、高脂肪、多糖分的食品,如甲鱼、阿胶、桂圆、牛鞭、鹿蹄筋等。因为进食这类食品,反而会助长病情发展,使血脂增高、血粘度增稠、血中尿酸增多、血压升高,结果越补越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