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连国的教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0:3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12:03

(19.07—)男,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或参加的纵向项目
⒈教育部重点项目(106084):煤层底板突水的动力学演化机制与预测;
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634050):水资源保护性煤炭开采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⒊973计划项目(2006CB202210):深部煤炭资源开发地质环境恶化规律及预测预报理论与方法;
⒋973计划项目(2005CB221502):含瓦斯煤体物理力学特性及本构关系。
主持或参加的横向项目
⒈霍州煤电集团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及控制技术研究;
⒉神东矿区水资源保护性开采技术研究;
⒊大断面动压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⒋复杂难支护巷道底臌控制技术研究;
⒌软散围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⒍夏甸金矿围岩分类与控制技术研究。
代表性论文(一级期刊以上)
[1]王连国,缪协兴.基于检点突变模型的矿柱失稳机理研究.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23⑵:137~140
[2]王连国,缪协兴,王学知,李青锋.条带开采煤柱破坏宽度计算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06,28⑹:767~769(EI收录)
[3]王连国,缪协兴.动压巷道锚注支护数值模拟研究.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23⑴:39~42
[4]WANG Lian-guo,MIAO Xie-x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al Floor Fault Activation Influenced by Mining. JOURNAL OF CHINA UNⅣ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16⑷:385~388(EI收录)
[5]吴宇,王连国,李青锋.软岩锚注巷道围岩变形量的时序预测.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23⑷:456~459
[6]王连国,缪协兴. 岩石渗透率与应力、应变关系的尖点突变模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3):4210~4213(EI收录)
[7]王连国,李明远,王学知.深部高应力极软岩巷道锚注支护技术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⒃:28~23(EI收录)
[8]王连国,缪协兴,宋扬.底板岩层变形破坏过程中分维特征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5,27⑶:536~539(EI收录)
[9]王连国,缪协兴,董健涛等. 深部软岩巷道锚注支护数值模拟研究.岩土力学,2005,26⑹:983~985(EI收录)
[10]Wang Lianguo,Miao Xiexing &Wang Xue.Study on Catastrophic Mechanism of destabilization of the mine pillar. 科学出版社,2005.10,2005亚太安全会议论文集:5~570(ISTP收录)
[11]Wang Lianguo,Miao Xiexing &Song Yang. Study on catastrophic mechanism of water-inrush from coal floor. 科学出版社,2004.10,2004安全与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65~270(EI收录)
[12]L.G. Wang,M.Y. Li &L.F. Zhang. Trial study on internal grouting bolt support for “three soft’’coal roadway.? A.A.Balkema,2004.10,第5届国际采矿科学与技术学术讨论会论文集:429~432(ISTP收录)
[13]王连国,宋扬,缪协兴.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⑷:573~577(EI收录)
[14]王连国,宋扬,缪协兴.底板岩层变形破坏过程中混沌性态的Lyapunov指数描述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2,24⑶:356~359(EI检索)
[15]王连国,宋扬.煤层底板突水自组织临界特性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⑻:1025~1028
[16]王连国,宋杨. 煤层底板突水组合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岩土工程学报,2001,23⑷: 502~505 [17]王连国,宋扬.矿井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工程地质学报,2001,9⑵: 158~163
获奖情况(教学、科研获奖):
⒈2003年 “高应力极软岩巷道锚注支护机理及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位)
⒉2006年 “破碎岩体渗流规律及其在煤矿突变灾害防治中的应用”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位
⒊2006年“煤矿采动岩体渗流突变灾害防治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3位)
⒋2006年“高应力复杂煤层巷道锚注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位)
⒌2001年“高应力构造复杂区软岩巷道锚注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2位)
⒈2004年享受**特殊津贴;
⒉2005年被江苏省人事厅评为优秀博士后;
⒊2006年被遴选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