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读完悲惨世界后感悟到的道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0:4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19:58

选择读这本书是因为同名电影《悲惨世界》使我对爱有了全新的定义。这部电影是2012年上映的,由安妮海瑟薇主演的,以音乐剧形式出现,华丽却也契合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质。主人公们唱着他们的不幸,唱着他们的简单的愿望。他们说着,笑着,哭着,尽显社会百态。
看完电影后,我仍意犹未尽,心中仍是想着各种情节。于是我第一次翻开了原著。当然,作者本身的魅力也是很大的原因。众所周知,作者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家。 我曾多次拜读名著《巴黎圣母院》,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雨果对于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歌颂和深切的同情。而这本《悲惨世界》,则被誉为为最能代表雨果思想艺术风格的巨作。本书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被压迫的残酷现实。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能救众人,因此,带着悲悯的男主人公登场了。
冉阿让,一个苦役犯,在牢里的漫长岁月使他变得凶狠而孤僻。他逃了出去,带着对社会的恨意。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宽大为怀的主教伸出的援助之手,为他点亮了一盏明灯,并使他彻底悔悟。从此,他弃恶从善,开始了新的生活。他化名马德兰,在一个城市办了个工厂,成为富翁。他为贫穷的人提供就业机会,给他们饭吃,给他们房子,他处处乐于助人,被市民们选为*,富有,有同情心。穷人们所遭遇的一切都让他感到切肤之痛。他给他们面包,衣服,钱。为了救人,他一次次地冒着被认出来的风险。他对芳町与珂赛特母女的关爱更是让人动容。芳町原是一名女工,但因有私生女而被赶出工厂。被赶出工厂的芳町为了抚养女儿*卖掉美丽的头发、漂亮的牙齿,又卖身当了妓女,最后贫困交加,病得奄奄一息。而工厂的主人正是改名换姓的冉阿让。他在得知了实情后十分内疚,立即去照顾她。
而此时*沙威正追捕失踪多年的苦役犯冉阿让,在马德兰市,他抓住了一个工人,认为他就是冉阿让,准备把他送进监狱,为了救这个无辜的工人,冉阿让挺身而出,主动承认了自己的身份。他又落入*手中,去监狱的路上,为了实现芳町临死前能见一面自己亲生女儿的愿望,他甚至再一次越狱。他救出了珂赛特,但芳町却再也看不到女儿了。冉阿让用毕生的精力把珂赛特当作自己女儿一样细心地照顾着。多年过去了,珂赛特长大了并和一个共和党人马吕斯相爱。然而,在1832年,共和党领导的遭到了七月王朝的血腥*,马吕斯身负重伤。而冉阿让冒着生命危险通过下水道把他救了出来。这时,沙威混进者队伍却被发现并被判处死刑。执行命令的冉阿让却把沙威放了。沙威被冉阿让所感化感到羞愧,因而投河自杀。最后的最后,冉阿让在孤独中死去了。但他给予人们的关爱在人们心中永存。整本书中,被他施救过的人数不胜数。也许只有博爱才能解释这样的大爱无私了吧!
这样一颗如此善良、无私的心,却是出生在那样黑暗丑恶的社会。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甚唏嘘。我不禁联想到现代社会的冷漠,和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我们的社会是繁华的,公平的。但每个人的神情却是那样的坚硬。正是缺少像冉阿让那样的人,我们的社会才少了一丝温暖。爱是伟大的,是奉献,但博爱是施予者的苦行,是普度众生的光亮。每个人都有爱的能力。但有的人只爱自己,爱和自己有关的人。但有些人,则爱着芸芸众生。
读完整本书,像是经历了冉阿让的一生。是什么让他改变?我觉得是救赎。被救赎与自我救赎使他得到重生。同时,救人又何尝不是一种救赎。我为穷苦人不幸的遭遇感叹过,我为他们不敢抗争哀叹过,我为冉阿让的担当和博爱赞叹过。整本书仿佛展现了真实的画卷,社会各阶层跃然纸上。有时,我为冉阿让的见义勇为喝彩,有时,我也为冉阿让的重情重诺感叹。更让我感动的是,那些平凡却又不平凡的穷苦大众,为了反抗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而做出的巨大贡献。
最初我因为对书名的误解而迟迟没有读这本书。悲惨世界,的确讲述了社会底层遭遇的种种不幸。但是书名没有告诉我们的却是悲惨世界中仍存的温情。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